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一场汇聚多方智慧、致力生态修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稳步推进。2025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副主委、民盟国科大支部主委何裕建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带领团队深入四子王旗,将自主创新的“土壤生态重构技术”成功应用于当地生产与生态一线,展现了我校民主党派成员服务国家发展的积极作为,也是统一战线助力科技兴农、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北疆生态屏障的缩影。
立足专业优势,统战力量注入旱地增产实践
在四子王旗供济堂镇的旱地试验田,何裕建教授团队的技术成果显著。通过应用其研发的“土壤生态重构技术”,试验田紫花苜蓿与燕麦草产量均实现约30%的大幅提升。这一突破,不仅源于科技的力量,也体现了统一战线成员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精神。何教授作为民盟盟员,长期关注生态与农业领域,其团队技术通过修复土壤生态、以菌治菌,有效破解了重茬障碍,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是民主党派智力资源精准服务地方需求的成功例证。
心系北疆生态,科技援手破解草原修复难题
面对内蒙古戈壁滩草原退化这一严峻挑战,何裕建教授展现了党外专家学者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草产量一度濒临荒漠化的江岸苏木满沙村,团队施用水溶性土壤修复剂后,修复区植被恢复成效显著,预计三年内可使草产量达到生态红线标准。这一成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创新的技术路径,也彰显了统一战线在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共同应对区域性生态挑战方面的独特作用。
深化合作共识,构建多方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与四子王旗农牧和科技局的深入交流中,何裕建教授团队与当地就扩大试验、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中试等达成多项合作共识。这一由京蒙协作机制搭台、党外专家献智、地方协同、基层合作社参与的合作模式,生动体现了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多方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的强大合力。
汇聚合力,大统战工作格局彰显效能
本次实践的成功,离不开怀柔区政府京蒙协作团队的支持协调,也凝聚了当地合作社、企业的积极参与。何裕建教授作为民主党派负责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桥梁与智库作用,充分证明了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通过整合民主党派的人才智力优势、地方政府的组织资源优势以及市场主体的实践活力,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为“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统战动能”。
何裕建教授团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统一战线围绕国家所需、地方所急、自身所能,能够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不可或缺的智慧与力量。
图1.在四子王旗供济堂镇后坊子村的燕麦种植试验地(右3为何裕建教授。2025.9.19)
图2.四子王旗供济堂镇后坊子村的燕麦(左)和苜蓿草(右)试验地(20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