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战线】马一德: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重点

  • 靳东鹏
  • 日期:2022-06-27
  • 114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统一战线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赋予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切实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历史悠久的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命运共同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应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民族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五位一体”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增加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例;重点在各级共青团、青联等群团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综合运用多媒体教育方法,利用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时事热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改善民族地区教育条件、授课质量与师资水平,注重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增加国家通用教材中对多民族文化的展现,阐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源的多民族贡献。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将国家认同融入生活、融入网络。传播推广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舆论氛围,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和谐关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筑起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自治政策,支持民族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织密道路网和信息网,使民族特色产品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大循环,让各族人民共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机遇和成果。支持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经济基础。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区域品牌,不断完善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居共事和迁徙流动的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将中华文化基因镌刻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共建共享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浸润过程,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尊重和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更要强调其共同性,通过文化的涵养功能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宣传阐释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在文化、情感上的共同认知,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形成的历史细节与内在逻辑,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脉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注重对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提炼与发掘。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等文化习俗;支持民族地区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特色民族村寨、传统手工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等文化资源,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民族文化教育之中。建立普惠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塑造和传播各族人民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缩小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差距。

加强思想引领,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形成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引领,要提升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对中国共产党的内心认同,从自发的政治认同转化为自觉的政治认同。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引导干部群众对党的先进性、执政地位必然性的认同。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形成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合力。用科学的体制机制来广泛争取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共识、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人士,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加强民族事务治理的制度建设,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应协同提升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以制度建设和法治方式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制度供给,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同时,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加强民族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将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相关要求融入法治体系,为依法有效治理民族事务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撑。提升民族工作领域依法行政水平,保障各民族公民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杜绝法外的从宽从严。把民族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普法宣传工作之中,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各族群众对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同度,进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章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2022年06期  作者:马一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